我与一棵松树有缘

我与一棵松树有缘。我出生在康平县西部的沙金台乡,它被栽植在了康平县北部的海洲乡,时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和它相距六十公里,却能不期而遇。

康平县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土地沙化日益南侵,危害人们的生产生活,当时的海洲乡首当其冲。海洲人立志植树造林,阻断沙害,保护家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几代海洲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与风沙搏斗,人工植树造林近万亩,形成了松涛滚滚的"万亩松"林。固住了黄沙,稳定了民心,海州的生产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改善。

我与一棵松树有缘,第1张

一九八三年,我所在的单位一一康平县委党校迁入新办公地址,办公楼坐北朝南。我们开始校园绿化,在校院东西两侧栽植杨柳,在办公楼前两侧栽植六棵油松。

这六棵油松来自海洲乡的"万亩松"林。移树那天,我们乘着党校的双排座卡车,开往"万亩松"林。在乡林业站技术人员指导下,选树、起树、抬树、装车,直到把它们栽在校园办公楼南门的东西两侧。用木杆为每棵树搭个三角架,稳固树干,防止风吹时发生晃动影响成活。继而,为它们浇水、除草、培土,实施常态化管护,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美化校园。从此,每天上下班我都从松树旁经过,都能见到它们。春雨后,见到它们,满树翠绿,蓊郁青葱;冬雪后,见到它们,雪压枝头,高雅圣洁。夏日里,坐在树下乘凉,清爽可人。秋天里,手抚松果嗅香,沁人心脾。几个年轮下来,它们已经长到五米多高,英姿挺拔,在校园里站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也在近不惑之年时晋升为一名党校的哲学讲师,在课堂上传授着魅力无穷的辩证法。诚如《好大一棵树》歌词所写:“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我与一棵松树有缘,第2张

那时,站在高大挺拔的松树下,不禁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沙金台高中两个班级的同学在张家窑林场植树造林的情景。当时,我们自带行李,集体在老乡家住宿。在林场技术员的指导下植树,树种有樟子松、油松等。两个同学一组,按照林场打好的点,挖树坑,树坑的深、长、宽各30厘米。春雨后,土地湿润,挖坑、扶苗、填土,本着"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规程,把树栽好。技术人员随时进行质量检查,发现栽得不合格,就要返工重栽。现在想想,海洲"万亩松" 的形成要付出多少人的辛勤和汗水啊!

在我从家到沙金台高中往返上学的路上,要翻一座小山,山坡上栽植了一片片的松树,树龄均在20年以上。我们途中偶尔停下脚步,坐在树下歇息闲聊。曾记得,小学一年级,我加入了少年先锋队,第一次戴红领巾,就是在这片松林的一棵松树下,由六年级的大姐姐给我系的红领巾,她带领我们敬少先队队礼。

我与一棵松树有缘,第3张

对松树的情结,在我潜意识里是很深的。小时候,我家曾五年两度借住别人家的房屋,爸爸下决心要自己盖房。于是,盖起了松木檩、满椽子、三层苇芭搭顶的三间土平房,那在当时有50户人家的自然屯是首屈一指的好房子了。还有,为了尽孝,爸爸买上好的松材,为奶奶制作了棺椁。更有,念初中时,我在一本语文教科书中读到了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一文,茅塞顿开。所有这些,都让我对松树、松林、松木印象极深,对它们总是好感有加。

有一年,深秋时节,几位高中同学回沙金台乡观赏枫林、松林。远看,松林漫山遍野,近听,林中松风呼啸。这座小山还在,这片松林真棒!当年植树的场景浮现于脑际。心中相信,我们栽的松树一定在,一定根深叶茂……

我与一棵松树有缘,第4张

在沈阳市区散步,几次见到又高又大的银杏树,抬头仰望,为之惊叹。老沈阳人说,银杏树树龄很长,这些树也有自己的户口,不可以随便移走的。我由此想到,县委党校动迁了,那棵大油松也应该有它更好的去处。我想到了烈士陵园,就去烈士陵园找它,它没有迁到这里。我又去站前广场寻觅,在广场北角的临街处,我见到了它,就像见到了非常熟悉的老友。我先站在那里看它,它风采依然。又走近抚摸它,我心生怜爱。它伟岸的身躯挺立在高一米,面积有七八平方米的红砖砌成的土坛中,坛中土质油黑松软,它长得郁郁葱葱。在土坛的周边有桃树、李树,形成了优美的林荫环境,衬托着它的高大从容。我十分放心,非常欣慰,就如同它刻着和我一样的年轮,记载着我们共同的岁月。

我与一棵松树有缘,第5张

我的好友薛玉林,康平报社原负责人,几次采访了海洲乡老植树人及其后人,撰写了《万亩松》一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我为该书写了六首诗词,其中写到:

当年风沙滚黄龙,

虫鸟绝迹草难生。

暑夏天旱滴水贵,

寒秋地薄谷物轻。

绿化荒山涌林海,

遍植青松起长城。

后人共享生态美,

更忆前辈数英雄。

现在,我以《一棵松树》的小文呈送给好友薛玉林,作为对《万亩松》一书的回赠。"一棵松"与"万亩松",让读者不仅看见了树木,更看见了森林。

作者:洪福山(星河月)

(1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

4390
看过该文章的人还看了
  • 逃不出的乡愁

    三月,本应是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但毕节的天却是这么地不尽人意。走在路上,保暖衣加一件长外套,却也抵挡不了这寒风的侵袭,这一阵阵的寒意,令我不时地哆嗦起来,这时我抬起头,看着前方,这个方向似乎就是南方了吧,脑海里便不自觉的想起那座南方的小县

    2022-9-16
    17140
  • 西红柿革命

    咕噜咕噜你躺在了热水中啊你的红衣服温柔地脱去了啊可是你好喜欢好喜欢自由地舒展身姿说我要继续躺在这里蛋先生从天而降你慌了它想和你融合 不要不要你不断闪躲人们都说你们是天生一对理所当然在一起天啊感情怎么会理所当然呢不要不要你这次沉了下去身躯慢慢

    2022-9-17
    19410
  • 雪兔和鹦鹉

    雪兔又叫蓝兔、变色兔,短短的耳朵,大大的个儿,夏秋时浑身棕黑,一到冰天雪地的时节,嘿,趴在雪地里要是不动弹,你几乎发觉不出它的存在。枝头的一只鹦鹉,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就碰上了树下蹦跳的雪兔,便居高临下地聊了起来:“兔子啊,你果然名不虚

    2022-9-20
    17030
  • 论三国

    三国因少帝宠十常侍,祸乱朝纲,无谋何进密诏,诏董卓 进京勤王,可却先于时换殒命,董卓一贾诩之言,废少帝,立 献帝,迁都时火烧洛阳,使汾水之不流,后降吕布,被王允用 计诛之。 允既以诛贼,却不安军心,以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 人,以“为董

    2022-9-21
    11210